一手抓疫情防控,一手抓復工復產,是這個春天與往年的最大區別。商場開了、工地動了、機器轉了、市場活了……風雨過后見彩虹,寒冬消散是春天。
為推動復工復產,省、市以及各區縣都出臺了系列扶持企業的硬核政策和措施,幫助企業解決資金、用工等生產問題,猶如一場“及時雨”。
防控疫情不放松,復工復產蓄能量。為保證疫情防控與經濟發展“兩不誤”,全市統籌兼顧,全力服務企業盡快達產滿產,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經濟的沖擊,促進疫情防控和復工達產“雙戰雙贏”,為實現全年經濟目標任務而努力。
在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經開區的印江鐵進科技有限公司,工人們在工位上有條不紊地進行組裝,一條條生產線正熱火朝天地運行著,廠區內一派繁忙景象。
“我們于2月19日正式復工復產,現在全部員工都已到位,每天從早上8點,除了中午一小時休息時間外,一直要生產到下午6點。”據該公司生產車間主管魯志蓉介紹,目前因為要趕訂單,為盡快實現達產,公司暫時取消周末休假,全員上陣開足馬力生產。
在德江經濟開發區興農米業有限責任公司,20多名工人“開足馬力”生產大米,供應市場需求,確保縣內市場大米價格平穩。公司經理付加斌介紹:“復工復產前,公司對所有員工逐一進行了疫情排查登記;現在每天還要繼續對每名員工進行2次體溫測量。此外,公司每天都要對廠區、食堂、職工宿舍進行消毒處理,安排職工錯峰用餐。在全力做好疫情防控,確保萬無一失的前提下抓好生產,盡快把損失補回來。”
玉屏侗族自治縣朱家場鎮大興村茶園基地第一批茶葉也開始采摘,村民們采收著綠油油的嫩茶;在另一邊,展鴻茶葉有限公司的工廠里,機械轟鳴聲不絕于耳,從采茶的農戶手里回收的第一批茶葉正在進行加工。為盡快把損失補回來,工廠加班加點不停歇。
大龍經濟開發區各企業一派生機盎然景象,廠區內生產車間“噠噠噠”的機械運轉聲響個不停,員工們在做足安全防護保障下忙碌著,正全力以赴搶抓生產進度,奮力朝著企業新一年發展目標邁進。
在沿河土家族自治縣的田間地頭,許多農民正忙碌著地間勞作,翻地、播種、覆膜、搭棚;工廠車間里,機器轟鳴、馬力全開,工人們穿梭其間、忙碌不停的畫面,更是隨處可見……
截至3月16日,全市復工復產企業2175家,其中交通運輸企業210家,工礦商貿企業161家,建筑施工企業247家,23家A級旅游景區,非煤礦山企業142家,危化品和煙花爆竹企業321家,疫情防控相關企業1131家。目前,我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、限額以上批發零售餐飲企業、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、重大工程和重點項目、在建工地及在建工業項目均實現復工復產,復工復產率達100%。
各相關部門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,正全力支持和組織推動各類生產企業復工復產,切實落實各項惠企政策,著力提升企業員工返崗率,促進企業盡快達產滿產。(張宏揚)